2021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尊严不同的音乐对话前提是平等

时间:2022-05-27 15:30:07阅读:3722
苏贞《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不列颠狂想曲》李勋王纪宴对话人:苏贞:中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勋:作曲家,《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艺术总监王纪宴:音乐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

苏贞

《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

《不列颠狂想曲》

李勋

王纪宴

对话人:

苏贞:中提琴吹奏家,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传授、博士生导师

李勋:作曲家,《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艺术总监

王纪宴:音乐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者

吹奏家苏贞2017推出的新专辑《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以中提琴这件相对冷门的西方乐器,回纳九首中公平易近歌和一首原创曲目。《鸿雁》《村歌》《芳华舞曲》《三十里展》……中提琴与竹笛、古筝、琵琶、新疆鼓等当代平易近族乐器交响,有时爵士、盛行音乐气概也出如今其中,既熟习又目生,动听又富于新意,让这些经典多了一种流传的样貌,一种艺术的可能。

苏贞本人与世界的对话开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她赴外洋进修事情后又回到中国,在两国古典音乐范畴一再穿越后,这张融会了多种音乐文化的专辑,更是一种与她天然贴合的艺术表白。

即日,北青艺评与《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的创作者和音乐学者举行了一场对话。

虚心接收,勇于表白

北青艺评:《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这张专辑的创意是若何产生的?

苏贞:我的第一张专辑是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回国后的《不列颠狂想曲》,全数为英国作曲家为中提琴写的作品,2014年在伦敦刊行。那张专辑总结了英国近代优异的中提琴作品,英国《留声机杂志》等顶级的学术杂志都给予好评,因为那时英国的中提琴家还没有出过如许的专辑。

实际上,录制咱们中国的中提琴经典作品,一向是我的胡想,但必需承认,真正为中提琴写的作品并不多。对于吹奏者来说,从现有的曲目库被选择艺术价值高又能遭到听众喜好的作品,当然是最多见的做法,但音乐家也必要拓展新的范畴。创作新的作品是李勋教员他们作曲家要做的,但吹奏家也有可能、也有义务介进到新作品的创作发明中。就像柏辽兹为中提琴和管弦乐写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假如没有帕格尼尼的提议、委约、敦促,咱们今天就不太可能听到这部佳构。我很侥幸有机遇与李勋师长谈我的设法主意,和录制中国作品专辑的构思。在这张专辑中,可以说咱们进进了古今中外一个源远流长的作曲家与吹奏家合作的当代中。

因为疫情的启事,这张专编录制了近两年时候。在这时代,李勋师长和我有着一种合营的力图完善的抱负,以是咱们对每一首作品都一再删改,不竭提升。李勋师长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平易近族音乐素材的改编,还有他的原创作品《阿谁年代》,既是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也是创作者和听者与大天然的对话。从文化的角度说,这张中国作品专辑与《不列颠狂想曲》也构成一种对话。

北青艺评:王纪宴教员围绕《不列颠狂想曲》写过一篇评论,对苏贞教员的暗示给予热忱奖饰。您感觉,从《不列颠狂想曲》到这张《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苏教员的吹奏艺术有哪些改变和跨越?

王纪宴:我一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不列颠狂想曲》的感受,让人改变对中提琴的记忆,以及对生僻曲目和20世纪音乐敬而远之的心态。我在学生时代就从杨平易近看师长翻译的德·罗加尔-列维茨基写的那本有趣的《管弦乐队讲话》中读到,中提琴是当代管弦乐团中“最不走运的一种乐器”,因为中提琴大部分时候吹奏和声的中央声部,因此咱们很少有机遇听到中提琴本人的声音,而总是和其他乐器融会的音色。

但实际上,不管是苏贞教员时常吹奏的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写的《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照旧柏辽兹按照拜伦的长诗创作的《哈罗德在意大利》,都让咱们熟悉到中提琴有多雄厚的暗示力和多美的音色。芭蕾舞剧《吉赛尔》第二幕,陪同吉赛尔的幽魂与前来坟场探看她的心上人阿尔布莱希特那段双人舞的大段中提琴合奏,就足以印证《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专辑所附的小书第一页苏贞教员撰写的前言中对她的乐器的深情嘉赞:“我一向以为中提琴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乐器,它既有小提琴灿艳精明的低音,也有大提琴艰深铿锵的低音。”

正如您所说,《不列颠狂想曲》的曲目并不是同伙们耳熟能详的。我必需承认,专辑中苏贞与英国钢琴家西蒙·莱珀合作的五首作品,没有一首是我此前听过的,连曲名都是目生的。但苏教员和莱珀师长的吹奏,让这五首作品成为我熟习的音乐,尤其是第一首——科茨的《初遇》。这就是优异的吹奏家所具有的实力——将听者带进音乐。

北青艺评:李勋教员作为这张专辑的艺术总监,也是专辑中乐曲的改编者,您是若何通过这些乐曲表白“与世界对话”这一大旨的?

李勋:世界上的音乐是一个重大的、浩瀚的范畴,古典音乐不是全数,盛行音乐也不是全数,也不是古典音乐就比摇滚乐高尚,音乐是一个普及的概念,最有趣的就在于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不异,不竭碰撞。

在古典音乐之前还有更原始的原生态音乐,好比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就警惕了阿尔卑斯军号。张艺谋的《对话·寓言2047系列》发掘了一个放羊的老爷子,他历来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但一张嘴唱,我就服了,好听极了!

世界上的艺术家都在寻觅更多可能性,咱们没有特此外上风,尤其是选择通过一件西方的乐器往暗示,除了仿照之外,只能靠不竭的测验测验。咱们已经不敢往说本人的故事,也曾过于敢说本人的故事,似乎已经完善到他人都不值得咱们往进修。咱们知道本人不太够的时辰应当冒死地进修,像海绵一样吸收,也要勇于表白本人的思惟。虚心接收,勇于表白。

艺术要找共性

没找到是艺术家的问题

北青艺评:浓烈的平易近族风情,多彩的平易近族画卷,构成《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的光鲜艺术气概,作品在地区上有着宽广跨越,在选曲时是基于怎么的斟酌?

李勋:在启动创作之前,我问苏贞教员,创作的空间和尺度可以做到多大?稳妥些,照旧有可能被人扔石头那种?她说:扔石头会怎么样?苏贞教员是出格有朝上前进精力和冒险勇气的那种艺术家。有时辰,即便咱们的测验测验是错的,也能给其他人一个提示:此路不通。我在当代旋律的改编中进进了当代元素,有的曲子中还进进了爵士元素,这都给吹奏家带来应战,甚至是很大的应战。有时我本人拉小样的时辰手指都给折腾得够戗!

当然咱们也在把握均衡,开端还斟酌过是否是也可以引进广场舞音乐的因素,后来感觉尺度可能太大了。

表白情感是共通的,长着黑头发的会哭,长着金头发的也会哭,哭只是哀痛的载体。可是哀痛的表白有万万种,可以是《三十里展》,也可以像瓦格纳那样凝重。中提琴适应的局限很宽,介于小提琴跟大提琴之间,又能扮男性又能扮女性,咱们就选择适合它暗示的脚色。我比力体会中提琴的特征,知道它可以实现的成果,中提琴不成能像小提琴、长笛那样非要追务实力、工致,但可以进修工致,用于冲破本人的手艺难关。

北青艺评:对于接收的音乐教导和日常平凡的吹奏以古典曲目为主的吹奏家,对这张专辑的果敢创新会有不适应吗?

苏贞:这张专辑的作品确实有太多创新之处,我必要一个熟习和体味的进程。古典音乐就像横平竖直,爵士可能就拐弯了。有一次我拉得不顺,李勋教员和录音师间接跟我说:回往再练练吧。我也听到有人对我说,你怎么录了这么一张专辑?语气中透着不承认。可是我很高傲,这张专辑我从头到尾都出格喜好,说得间接些:I love it!

就像王教员谈到的,中提琴的提高水平出格低,以是我停整理在这些作品中,起首让通俗听众感觉好听,此外就是停整理拉中提琴的人都喜好吹奏,不想让如今的孩子一拉到有一些曲子就感觉“真难听”。

王纪宴:《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确实暗示了一种与大大都今世音乐创作的不同——不怕作品好听。有如许一种听起来不成思议却实际存在的认知,大概说默契,——在“高等”的音乐创作范畴,好听的旋律很收留易被以为“不高等”。我有一次与一位作曲家谈到这个问题,他对我说:“不是咱们写不了好听的旋律,是不敢写。”以是在有些唱片发烧友中有如许一个说法:听贝多芬、威尔第甚至布鲁克纳、马勒都不及以显段位,只有咬着牙听《沃采克》才是真利害!为何要“咬着牙”听?是因为,固然贝尔格这部作品是20世纪歌剧名作,但期待听到“今夜无人进睡”那样的旋律的人,就算坚持听,也真的必要咬着牙忍受那些没完没了的不甚动听的音乐。李勋教员几回再三说他在冒险,他预备好了被扔板砖,照我明白,板砖中有几块也许来自对好听音乐的鄙夷。

北青艺评:在中提琴的吹奏曲目中,“好听”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苏贞:20世纪今后,世界各地的作曲家为中提琴创作合奏和协奏作品才逐步多起来,以是,当代意义上好听的作品并不那末多。好听并不是权衡音乐作品艺术性的唯一尺度,大概说,好听这个概念本人就有很广的内在,并不只是意味着甜美的旋律,紧张的是与听者的精力共识。但旋律优美的、好听的作品,凡是更收留易引发共识,让人们喜好上中提琴这件乐器和中提琴吹奏这门艺术。

李勋:对作曲家来说,他必要知道:我的曲子是写给谁听的?艺术创作不是自嗨。我必需听到同伙们的反馈,调剂本人的方式、手段。艺术必要共性,没找到共性,艺术家要斟酌:问题是否是出在了我这里?

王纪宴:假如说《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前九首作品中作为音乐素材的平易近歌“自带”了共性,那末《阿谁年代》一样暗示了这类共性。这首来自李勋教员的原创芭蕾舞剧《海河红帆》的作品,既是在表白剧中的阿谁年代,其中也融进了作曲家本人的阿谁年代,而在咱们听的时辰,让咱们每小我想到属于咱们每小我的“阿谁年代”。这类让听众从中找到、照见自我的暗示力,不恰是艺术的“共性”的暗示?

北青艺评:确实,专辑中的九首作品所按照的平易近歌,被一代又一代人咏唱和酷好,李勋教员的改编可以说是对共性的重塑,而原创作品承载着作曲家的小我体验,与那些处处歌颂的旋律出如今同一张专辑中,客观上构成一种比力,在听众的接收方面是否是可能也会有比力?

李勋:我从一位创作者的角度以为,对创作者和作品,必要面临真实的评价,接收哪怕是严重逆耳的指摘,只有如许才能清晰什么是他人可以接收的,什么是不可接收的。创作者连挨骂的勇气和决心信念都没有,怎么前进本人?真实的乐评,作品或表演真的好就不吝嘉赞,不好就间接指摘,如许才能督促创作者当真对待创作,贯穿连接活力,不竭前进。

脱节让中外乐器

比出凹凸的观念

北青艺评:苏贞教员在专辑的前言中有如许一段文字:“李勋师长把这些散落在故国大地上的出格原生态的素材举行了多元化的二度创作,让中提琴和我国当代平易近族器乐加倍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与当代平易近族乐器的结合,是很多作曲家孳孳探索的。在这张新专辑中,中提琴与平易近族乐器的结合、融会,带来一种很是新奇的色彩和暗示力,这是否暗示了一种咱们当下的音乐创作与世界对话的新的范式和方向?

李勋:所谓“对话”,前提是脱节让中外乐器比出凹凸的观念。只有在同等的观念中,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音乐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马友友的丝绸之路合奏团,我介进了概略七八部作品,咱们会发明,中西音乐对话可以到达如许的境界。一样是表白哀痛,小提琴用小提琴的方式,二胡用二胡的方式,风笛用风笛的方式。具体到某一件乐器,在技术和暗示力方面会有差异,可是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说,对话意味着同等。“鄙夷链”产生于拿一方的短处与另一方的优点比力,应当把优点与优点放在一起,这才是同等的对话。

王纪宴:李勋教员所谈的同等的对话,表如今《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对中提琴与平易近族乐器的应用中,给予乐器以肃肃,付与音乐以特此外激情亲切感,使得咱们耳熟能详的旋律披发出一种怪异魅力。这使得这张专辑中的乐曲与以往我听到的一些作品中平易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的“对话”不同,在那样的作品中,我总是感觉,咱们的平易近族乐器或多或少地被算作为作品添加一抹平易近族色彩的成果元素或符号。

苏贞:在咱们合作录制《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时,将这张专辑算作与世界协调对话的平台,在中提琴这件咱们所说的西方乐器与竹笛、古筝、琵琶、新疆鼓这些当代乐器的融会中,我信任听众会和咱们这些吹奏者一样天然地感觉到,世界可以更好地融进到同一措辞中。文/于静

评论

  • 评论加载中...